智库建设
【央视 海峡两岸】唐桦:更多台湾青年来到中国大陆 有利于打破民进党的“信息茧房”
时间:2024-07-15 浏览次数:10

据台湾媒体报道,赖清德声称“致力于维持现状”,但却持续从多方面阻挠两岸交流,还在军事上叫嚣对抗,种种“文攻武吓”的动作引发岛内舆论争议。一系列动作背后,究竟暴露出赖清德怎样的图谋?又真以为能得逞吗?就此,999全讯白菜网两岸关系研究所所长唐桦应邀参与央视《海峡两岸》栏目录制,展开解析。

节目主持人:那我们看到在岛内的一些有识之士也在直言,比如说洪秀柱女士,她说他们哄骗和恐吓岛内民众,只骗得了一时,却骗不了一世。所以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这些有识之士对于民进党和赖清德的揭批?

唐桦副教授:民进党当局说一套做一套,在岛内进行“绿色恐怖”统治,借提升所谓的旅游警示来进行政治操弄,拉台湾民众为“台独”垫背,对台湾同胞威胁恐吓。民进党“统战”的帽子满天飞,已经“泛政治化”到了一个可笑的地步。去拜妈祖会被说成是“宫庙染红”,看个大陆电视剧、刷刷抖音小红书就会被认为是“统战”。这些都严重侵害了台湾民众和相关从业者的利益,剥夺各界民众出行的自由。这种恐吓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往别人身上再怎么使劲“泼脏水”也不能将自己洗白。最近大陆出台一系列过境免签政策,“打卡中国”火遍全球社交媒体。而民进党当局却逆潮流而动,阻碍两岸交流交往,其那么目的其实是怕台湾的民众只要来大陆实际看一看、走一走,那么他们在岛内长期操作的“大陆认知战”和“统战分化”的谎言就会不攻自破。那么恐吓民众的方式如果能够成功,它的前提是信息的封闭。民进党在资讯如此发达的今天,还企图用这种手法来蒙蔽年轻人的双眼,只会更惹台湾年轻人的讨厌。那么调升旅游警示之后,很多台湾青年在采访和网络上表示,民进党当局有事没事就乱搞些小手段,“真是有够无聊”“令人看不起”。那么我们来看数据,今年上半年,自福建口岸入境的台胞达42万人次,同比增加了1.2倍。大批台湾青年跨海而来,第7届海峡两岸青年发展论坛来了近200名台湾青年,全国台联第21届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也已经开营。多样化的信息传播和社交平台,以及丰富的两岸民间交流活动,正在逐渐打破了民进党当局长期“妖魔化”大陆的一种“信息茧房”。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在亲眼看到真实的大陆之后,自发成为两岸民间传播的“代言人”。所以,与其说民进党当局污名化大陆在“撒钱统战”,不如说是大陆的庞大市场和商机为台湾青年打开了一个发展的新路径。民进党的“泛政治化”恐吓让台湾草木皆兵,再正常不过的交流行为都会被穿衣戴帽、过度解读,这是台湾的悲哀,是没有明天的缩影。“绿色恐怖”最终禁锢的是台湾民众的自由,堵住的是台湾青年的未来。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不愿意“被台独”,不愿意再受民进党当局的恐吓和欺骗,以各种方式要求民进党当局解除对两岸交流的限制和阻挠,希望能够安心顺畅地往来两岸。

节目主持人:那么赖清德在“武吓”上的另外一个方式,就是再次强化和推进潜艇自造,准备“以武拒统”,唐所长,您如何来看待赖清德在军备上的这种安排?

唐桦副教授:除了洗脑台军和增加操演,赖清德上台后的重点的确是放在了推进潜艇等各项军备的研发。比如台军有了所谓的第一艘自制潜艇“海鲲号”,还有台湾中山科学院近期研制出,比现有的火药爆炸威力要高出40%的“CL-20”型高能火炸药等。那么以“海鲲号”为例,这艘被寄予厚望,号称是台“自制潜艇”的,其实不过是东拼西凑的一种拼装货,它的核心设备是都需要进口的。这种依赖性就增加了技术整合的难度,也有可能使台军在关键时刻失去对于装备的控制权。去年9月“海鲲号”就进行了一场没有水的“假下水”的政治作秀,最近又被民众拍摄到在高雄港旁边,架起了许多施工的钢梁和棚架,而且用蓝色的帆布来遮盖,那么引起外界的怀疑,应该是说装备还没有到位。“海鲲号”潜艇预计明年交付海军,但后续七艘潜艇的预算已飙升至2800亿新台币,几乎达到了日本潜艇的3倍价格。那么赖清德原本想借此为台军增添一份“底气”,壮壮“台独”的胆,但是却没想到在技术和预算的双重压力下陷入困境,让这项所谓雄心勃勃的防务政策变成一场昂贵的政治闹剧。“前线吃紧,后方紧吃”,民进党当局向来都是如此,这就是台湾“自制潜艇”贵到离谱的原因。更好笑的是,台媒自己都承认说,台湾花大价钱所谓的“自制潜艇”,最多达到二十世纪90年代的水平,依然落后了时代至少30年。通过这场闹剧,不仅使得民进党当局“以武拒统”的野心暴露无遗,更让台湾民众看清了他们的“假操作”“真无能”。追求军事上意义有限的武器,其实是为了获取政治上的目的。民进党当局不惜耗费了大量的财政资金和人力资源来推进“自制潜艇”的计划,让台湾民众背负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再次证明了两岸和平发展才是民众的福祉。我们也奉劝民进党当局珍惜民脂民膏、珍惜民心民意,顺应和平统一的历史大势,不要螳臂当车,自取其亡。

文稿整理自央视《海峡两岸》栏目,略有删改调整

(文稿整理:杨延钧;编辑:杨延钧;复核:谭馨;责编:杨昆福;编审:唐桦)

Top